近年来,中国年轻消费者群体的购物习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。特别是被称为“躺平族”和“全职儿女”的一代,他们正推动着一种被称为“B1B2经济”的新消费趋势。这一趋势体现在年轻人逐渐开始放弃昂贵的高端购物中心,转而选择更实惠、更“接地气”的购物体验。
以上海的 IFC 购物中心为例,尽管一楼和上层聚集了众多知名的奢侈品牌和高档餐厅,但更受年轻消费者欢迎的,是位于地下的时尚且价格适中的店铺。这些店铺提供的服装、饰品、珍珠奶茶和面包等商品,不仅物美价廉,而且也非常符合年轻人的口味和需求。这样的购物环境让年轻人感觉更加轻松自在,不受奢侈品牌的束缚和压力。

年轻人偏爱地下层的原因是,“我只买得起这里的商品”。他们并不是对楼上的奢侈品一无所知,但对于买不起它们似乎也并不感到遗憾。他们更喜欢在日本的优衣库或广东等地的平价杂货、化妆品和服装品牌,因为这些选择对他们的钱包更加友好,所以他们在这些地方“感觉更轻松”。
这些品牌以其合理的价格和高品质的产品受到年轻人的欢迎。中国的年轻一代消费者与他们的父辈不同,他们对于自己的品味更加自信,不再那么追求品牌的标志。他们越来越重视产品的实用性和性价比,而不是品牌的象征意义。
回顾上世纪90年代末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的情况,我们可以发现类似的消费趋势。

那时,日本消费者开始转向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和合理价格,优衣库等本土品牌因此获得巨大成功。这种转变在当今中国的年轻一代中得到了重现,他们倾向于选择既实用又经济的产品,而非昂贵的奢侈品。
“即使中国经济好转,Z世代可能也不会回到商场的高端区域。”
对全球知名的奢侈品牌来说,这种消费模式的转变无疑是一个挑战。长期以来,这些品牌在中国市场上轻易地吸引了众多消费者。然而,面对重视明智消费和高性价比的年轻消费者,这些品牌必须调整策略,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。这意味着,奢侈品牌可能需要在产品设计、营销策略和定价上进行创新,以更好地满足年轻消费者的需求。
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,这种消费趋势的变化也影响了中国的零售市场结构。许多本土品牌和中小企业因此获得了发展机遇,而一些传统的高端品牌则面临着重新定位和调整的压力。这对中国零售市场来说,既是挑战也是机遇。企业需要灵活应对市场变化,不断创新和调整策略,以满足年轻消费者日益变化的需求和期望。而理解和适应这些变化,将是赢得年轻消费者青睐的关键。
No responses yet